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改革举措如何落地见效备受市场关注。
12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4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会议提出2025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总体稳定、个别优化,部署切实抓好发展质量效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等重点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表示,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营业收现率”替换“营业现金比率”
2024年,中央企业经济效益总体平稳,1至11月,央企实现增加值9.3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央企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有力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通过对央企考核指标的动态调整,引导央企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2019年至今,央企的考核指标从“两利一率”,到“两利三率”,又到“两利四率”,再到“一利五率”,不断优化。
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国资委研究决定,2025年“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总体稳定、个别优化,“一利”仍为利润总额,用“营业收现率”替换“营业现金比率”,总要求是“一增一稳四提升”,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分析,营业收现率是指企业营业收入中,实际收到的现金所占比例。用它替换营业现金比率,可以帮助了解企业的收入质量。这说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了。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也认为,营业收现率更侧重于衡量企业从销售活动中实际收到现金的能力,而营业现金比率则是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反映企业在营收当中获取现金的能力。两者虽然都关注现金流,但侧重点略有不同。营业收现率的引入,可能意味着国资委希望央企更加注重销售活动的现金回流,确保现金流的健康和稳定。
会议强调,扎实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工作,要切实抓好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着力夯实经营发展基础,加强集团管控和资金集中管理,加大拓市增收、降本节支力度,切实改善经营性现金流,严肃财经纪律,扩大有效投资,树牢科学市值管理理念,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持续做好“两拖欠”清理工作,更好发挥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表示,当前阶段央企的增长受到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的影响,增速与以往相比有所下滑。需要开辟新的增长点,找到新的增长动能,再次焕发高速增长的生机,并有力推动宏观经济走出中低速增长困境、迎来新的增长周期。
国资委此前也明确提出,要深入分析制约央企效益持续增长的核心因素,积极转变利润结构、增长结构。要推动央企穿越经济周期,支持企业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出资人政策供给,健全精准化、长周期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探索更加有效的尽职免责机制,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生型增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央企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主要是通过布局新赛道新技术新模式,转换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战、培育未来产业。
近年来,央企坚持在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新兴产业布局节奏加快。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央企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投资总额比重首次突破40%。
国资委明确,明年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抓好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更好发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不少央企已在加紧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比如,集团研究制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方案,提出了核能领先、核燃料安全保障、新能源倍增、数字化跃升、核技术突破、科技型环保强基和未来产业启航七大产业发展计划。对照国家战新产业分类,中广核“6+1”产业基本都属于战新产业范畴,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超过75%。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国资央企加大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力度,截至11月底,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70%。明年将迎来全面收官。
2025年国企改革如何发力?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一方面,国资央企要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深落实。具体任务包括:围绕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前置事项清单;聚焦优化结构、落实职权、建强队伍、发挥作用等重点环节,加快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持续深化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对科技型企业、承担新兴产业发展任务的业务单元,积极探索差异化管控。
另一方面,要以穿透式监管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国资委将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特别是将着眼于科技研发渐进性、成果转化阶段性、产业培育长期性特点,强化出资人政策支持,推动各类激励措施动态优化,并根据需求完善实施细则,着力解决基层不敢用、不会用、不想用的问题。
李锦表示,2025年国企改革将秉持高质量完成的总体目标,稳步前行。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可大致分为两大板块:第一,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的功能性改革,将成为改革的核心。各项任务均须严格按照规划执行,确保年底前圆满完成。第二,国企改革还需紧密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不断丰富与国企相关的改革内容。如扩大内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都将是2025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
会议再次强调,以穿透式监管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今年9月,国资委党委曾撰文表示,加快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和实用化水平提升,对于“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强化董事会监督作为出资人监督重要延伸作用,用好企业内部各类监督力量,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持续推动监管向基层企业延伸、向境外企业延伸。
当前,各地已在积极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进一步强化监管协同,不断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水平。比如,河南省加快推进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建立预警、刹车、止损机制,实现企业产权、投资、财务、债务等重点事项过程化、穿透式监管全覆盖。黑龙江今年全面建成涵盖全部监管业务、出资企业和市(地)国资监管机构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开发了智能分析、关联查询、风险预警等功能模块,实现覆盖全级次子企业的穿透式监管。
上海市国资委近期出台了《关于优化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分类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监管企业功能定位,优化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分类监管。根据意见,对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首次设立科创层,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子企业纳入科创层,加强穿透监管,助力政策精准滴灌。
转载请注明来自01计划最新官网,本文标题:《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收官之年 央企目标任务明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