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

趁桃红柳绿 2024-12-31 展会展示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作为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普惠金融一头连接着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另一头牵动着群众生活的“小日子”和企业经营的“小生意”。

近日,微众银行与财新智库联合发布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发布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作为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以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等特性,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有机互补。这一模式不仅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边界,更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增强社会包容性的关键动力。

破解普惠金融难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金融服务因其天然存在的“金融排斥”现象,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服务资产规模小、收入偏低的客群。

为解决这些问题,普惠金融应运而生。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首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出台。

此时,拥有金融科技特长、生态数据资源优势的数字银行,成为重要的补位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快速崛起,其全线上的服务渠道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数字银行能以较低成本下沉服务、触达大量分散的小微企业、新市民等普惠群体。

《报告》显示,银行业机构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积极探索和快速发展,通过技术与服务模式创新,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助力推动一系列国家政策目标落地与实现。

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在内的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针对乡村振兴以及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有效扩大了服务覆盖面。

《报告》提到,这其中,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原生数字银行利用数字技术构筑起“后发优势”,探索出一条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原生数字银行在成立之初就以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为运作核心,并且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依赖于线下实体网点开展业务,充分发挥数字科技的特色优势降低运维成本、提升服务质效。

技术创新打破金融“不可能三角”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报告》提到,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一个“不可能三角”,即在规模、风险和收益之间难以兼顾。当前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应用的持续深化,为破解“不可能三角”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能够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突破金融服务“最后 一公里”的制约,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边界,实现对过去金融服务不足的长尾客群更好的支持;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体验,降低金融交易成本,进而提升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报告》举例,作为我国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自开业之初,便基于“开放蜂巢Openhive”技术,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使得该行能够支持海量的客户规模及高并发的交易量,并且有效降低客户的服务成本。

目前该系统实现了产品可用率大于99.999%的电信级标准,单日金融交易峰值超13亿笔,单账IT运维成本已降低2元/年,低于国内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为践行普惠和服务小微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

满足客户更广泛的金融需求

随着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足度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逐步从“增量扩面”迈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数字普惠金融已从单一信贷服务扩展至财富管理等更广泛领域。《报告》关注银行为满足不同客群的风险偏好和资金需求,面向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提出了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包括部分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非金融”综合性服务。

此外,当前金融服务的重心正在从解决融资难题扩展到满足财富管理、保险等更广泛的金融需求。考虑当前我国信贷覆盖度和满足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中国普惠金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如何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理财服务至关重要。

《报告》显示,在普惠理财方面,微众银行推出“微众银行财富+产品通过调研客户需求及特性,根据年龄、风险偏好等特点,应用数字化技术为不同资金状况、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不同投资理财需求的客户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选择,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理财需求。

截至2024年6月末,“微众银行财富+”已与超过120家机构开展代销业务合作,代销产品超7400只,致力于支持更广泛群体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十年间,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群体的融资难题,更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了金融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

但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多层次、多类型主体共存的特点,但业务模式趋于同质化、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此,《报告》指出,我国不同类型的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开展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构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比如,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应进一步强化资源和技术禀赋,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向薄弱领域延伸;对于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法人银行,应引导督促其回归本源,利用地缘、业缘优势,满足普惠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于少数几家科技能力较强的原生数字银行,则需要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关键领域和技术环节的创新和开发,更加充分地将前沿数字技术运用于更广泛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提升金融消费者体验,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报告》还重点提到数字银行在行业中的技术引领作用。作为数字技术驱动型的银行,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银行探索出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不仅能够持续提升自身服务质效,还可为中小银行以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在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同时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牢筑金融服务安全防线。同时,行业还须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走好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01计划最新官网,本文标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