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IPO数量创近三年新低,仅31家券商承销保荐有收成

2024年IPO数量创近三年新低,仅31家券商承销保荐有收成

亡心者 2024-12-24 品牌特色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2024年,券商投行业务受逆周期调节政策影响。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截至目前(12月20日),全年仅94家企业成功IPO上市,融资规模为613.05亿元。较2023年同期数据相比,上市家数下降了69.97%。

从单月数据来看,1月首发家数14家,为年内最高,募资金额共118.83亿元。此后,2、4、5、6、7、8、11、12月均为个位数,9、10月出现小幅回暖情况,IPO企业达10、11家。

同时,市场年内IPO撤否家数达432家,撤单为主要原因。有9家IPO被终止注册,撤单率较2023年同比增长59.93%。

仅31家券商IPO有收成

2024年IPO数量创近三年新低,仅31家券商承销保荐有收成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2024年内,仅31家券商IPO项目有收成,券商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显著。

排名前5券商年内IPO保荐承销收入合计20.90亿元,行业占比达50.52%,排名前10券商该收入为146.86亿元,行业占比达76.94%。

在券商承销保荐收入方面,中信证券、华泰联合分别以5.39亿元、4.70亿元位列前两名。国泰君安、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分别排在第三至五位,实现IPO承销保荐收入分别为4.01亿元、3.51亿元和3.29亿元。

中金公司(2.76亿元)、民生证券(2.71亿元)、中泰证券(2.52亿元)、招商证券(1.70亿元)、国金证券(1.25亿元)位列第六至第十位。

相较去年同期不同是,2024年国信证券(1.19亿元)掉出前十位列第十二;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则下滑19位排在第二十八位。

广发证券(0.83亿元)不足亿元,排名第十三。此外,还有兴业证券(0.82亿元)、财通证券(0.45亿元)、东吴证券(0.37亿元)、国元证券(0.34亿元)、开源证券(0.25亿元)、尚不足亿元。

2024年IPO数量创近三年新低,仅31家券商承销保荐有收成

保荐机构撤否率同期相比显著提高

全面注册制下,券商IPO保荐项目通过率也成为监管高度关注点之一。

撤回数量较多的也是投行项目较多的券商,由于项目基数大,因此撤回数量也相对较多。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共计63家券商有撤回项目。IPO主动撤回家数方面,中信证券(62家)、中信建投(50家)、中金公司(32家)、海通证券(32家)、国金证券(31家)、华泰联合(28家)、民生证券(27家)、国泰君安(20家)、招商证券(15家)、申万宏源承销保荐(14家)排名位列前十。

在保荐超20家的券商中,撤否率最高的为国金证券(63.27%),此外分别为民生证券(61.36%)、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56.00%)、中金公司(55.17%)、中信建投证券(53.19%)、长江证券承销保荐(52.38%)、华泰联合(50.00%)、海通证券(49.23%)、中信证券(47.33%)、招商证券(45.45%)、国投证券(41.94%)、广发证券(40.91%)、国信证券(40.00%)、国泰君安(36.21%),相较去年同期均显著提高。能够看出,一梯队券商撤回率大多在50%-60%之间。

中小券商因保荐家数较小,撤否率相对较高。其中,中山证券、西南证券、金元证券、华林证券、湘财证券、瑞信证券、恒泰证券、金圆统一、华宝证券、太平洋证券均为保荐1家企业,撤回1家,而导致撤否率为100%。

2024年IPO数量创近三年新低,仅31家券商承销保荐有收成

63家券商中,仅一家券商保荐项目并未涉及撤单,为华兴证券保荐的北交所IPO蓝色星际。

有投行人士分析称,“撤否率单一指标不足以全面评估券商的保荐表现。撤否率受IPO撤销案例比例的影响,与券商保荐的项目数量无关。在相同数量的撤销案例下,保荐较少项目的券商通常会有较高的撤否率。”

从IPO终止审核企业所申请板块来看中,创业板和主板成为撤回审核企业的主要板块。具体来看,创业板年内共有148家企业IPO审核终止,主板有129家。

华中一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向界面新闻指出,“今年,主板和创业板的IPO撤销案例数量显著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新上市规则提升了这两个板块的财务标准。结果是,许多原本计划在沪深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因无法达到这些更严格的财务要求而选择撤回其上市申请。”

IPO放缓,并购重组能否迎来春天?

政策和监管方面,从“827新政”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到一流投行“施工图”强调全面强化监管执法;从“315新政”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到首发现场检查新规提高检查覆盖率;从新“国九条”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到沪深交易所优化上市条件;从北交所辅导指引规范辅导监管,到科创板八条加强全链条监管;再到国务院规范中介机构IPO服务规定征求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标志着A股IPO市场的监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强化。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截至目前(12月20日),IPO在审企业共计237家,其中上交所70家(主板47家,科创板23家),深交所86家(主板33家,创业板53家),北交所81家。较2023年与2022年相比,在审企业分别下降65.75%、71.13%,创近三年来新低。在全面注册制下,沪深市场IPO受监管层对发行及审核节奏的调控,上市挂牌数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滑。

“面对IPO政策收紧,一些企业选择与上市公司进行‘联姻’,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上市。例如,上海联适在科创板申报终止后,正面临被上市公司收购的可能性。永安行于11月20日宣布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方式,收购上海联适65%的股权。”一中型券商投行质控人员向界面新闻解释。

他表示,“再例如,部分企业转向港股市场寻求上市机会。美妆品牌毛戈平在撤回上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后,于1月4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IPO申请,并在11月20日成功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另外,也有企业选择保持观望态度,等待市场环境和公司业绩改善后,再考虑重启IPO进程。”

广发证券认为,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短期内投行业务缩量,北交所业务占比高、债券承销业务突出的券商受影响幅度更小,但金融的天职是服务实体经济,投行业务将伴随市场回暖而逐渐回归常态。

中信证券指出,投行业务需从发挥融资功能走向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投资交易,IPO和再融资审批节奏的放缓为投行业务收入带来短期压力,证券公司应积极探索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并购重组业务发展空间。

相较传统业务,并购业务对证券公司专业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帮助上市公司寻找产业链条核心资产、设计并购方案、募集配套资金和协助收购后的公司整合将是头部投行的核心价值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自01计划最新官网,本文标题:《2024年IPO数量创近三年新低,仅31家券商承销保荐有收成》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