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0 日,日喀则市定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在照看一对母子。这名新生儿在 9 日刚刚出生。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1 月 9 日,在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安置点,受灾群众感谢西藏军区陆军某部队卫生员的医疗救治。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1 月 10 日,日喀则市特警在古荣村安置点同受灾群众一起搬运物资。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 6.8 级地震救灾一线,亮着一束束灯光,汇聚着希望。
——废墟中,闪烁着持续搜救的灯光。
1 月 7 日,地震发生当天,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奔赴震中。
夜幕降临,长所乡古荣村,坍塌的房屋废墟上,定日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顿珠江村和队员们举着探照灯、手持生命探测仪,不遗漏每一个角落,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
" 嘀嘀嘀。" 顿珠江村手中的生命探测仪响了,仪器屏幕上的红色圆点闪烁起来,让顿珠江村激动不已:" 都过来,这儿有人!"
救援人员聚拢过来,搬开沉重的砖石,用探照灯仔细地照射搜寻。
在废墟里的一处缝隙,救援人员找到一位被困老人。" 老人家,坚持住,我们来救你了!" 大家拿出专业的破拆工具,一点点扩大救援通道。
成功了!把救出的老人送上担架,救援人员连声安慰:" 我们这就送您到医院,您会很快好起来的。"
——活动板房里,亮起了如同日常的灯光。
9 日深夜,曲洛乡措昂村,活动板房的第一盏灯亮起。
" 快看,有灯亮了!"13 岁的森格桑布从应急帐篷里探出脑袋,兴奋地朝着灯光跑去,跳进已经搭建好的活动板房。18 平方米的小屋,被屋顶圆柱形的筒灯照亮。
" 我们使用临时发电机,先给 6 间板房通了电。" 中国交建技术人员王福刚说。
国网技术人员攀上活动板房屋顶,左手拿电线、右手拿钳子,一夹一扯,再将两根电线头缠在一起,麻利地完成了接线任务," 我们就想抓紧时间,让受灾群众早点住进去。"
电力系统的保障是板房具备入住条件的关键一环,在做好紧急供电的基础上,需要全力满足入住群众的日常用电需求。" 我们同步接了一条 10 千伏线路,后续还会安装配电变压器,板房中使用电暖气也不会断电。" 国网技术人员介绍。
10 日,措昂村的 79 间板房全部通电。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板房,好奇地敲一敲墙壁、摸一摸开关。
看到板房内取暖炉上的高压锅,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德庆卓嘎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分享这个消息。
板房亮堂,村民们心里也敞亮。" 真希望能赶紧搬进板房,收拾收拾,我们也可以准备过年啦!" 一名村民期待地说。
——盘山公路上,连绵着八方驰援的灯光。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地震发生以来,定日县各个受灾乡镇的道路上,卡车车头和车身横幅上,写得最多的就是这一句话。
10 日凌晨,318 国道拉萨到日喀则段的盘山公路上,运载着救援物资的货车川流不息,车灯的光一路连绵蜿蜒,为大山添了暖意。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现场应急小组队员郑义介绍,地震发生后,公司共派出 7 辆物资运输车辆搭载 200 个活动板房,第一时间奔赴定日县措果乡安置点。
货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他的运输车辆从河北泊头市出发,一路驰援," 想到是去送救灾物资,就感觉忘记了疲倦 "。
长所乡古荣村,货车司机白马赤仁开了 600 多公里终于抵达目的地。寒风中,白马赤仁停好车,立马卸下物资,糌粑、奶茶……一箱接着一箱搬。" 我从拉萨来,我们全村一起捐了很多食物。我和同伴一共开了两辆大车两辆小车,一点儿也不敢耽误。"
——应急帐篷里,照进关切担忧的灯光。
10 日晚,与定日县相邻的拉孜县土林村,援藏干部,拉孜县教育局副局长、拉孜县中学校长尹向前拿着手机 " 电筒 ",走在一顶顶应急帐篷间,探访了解学生情况。
掀开帐篷,尹向前见到本校学生扎西平措,一番安慰后,他鼓励学生好好准备中考。
拉孜县距震中约 67 公里,此次震感明显,还发生了多次余震。地震当天,远在上海的尹向前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学校,安排师生疏散,做好临时安置。
紧急结束休假,尹向前火速返岗,奔赴拉孜震区,组织全校 54 名班主任给 2828 名学生逐个打电话,详细了解每名学生的受灾情况。
这两天,尹向前开始在安置点做 " 家访 ",亲眼看到孩子们都平安,他才能安心。
(综合本报记者倪弋、刘温馨、黄福特、史鹏飞、琼达卓嘎、宋豪新报道)
本期统筹:张佳莹
《 人民日报 》( 2025 年 01 月 11 日 04 版)
( 责编:袁勃、赵欣悦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转载请注明来自01计划最新官网,本文标题:《点点灯光汇聚希望(在现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